固化地坪的施工原理
发布时间:2025-03-18 11:44:48 丨 浏览次数:
一、化学固化机理
离子交换反应
- 锂基/钠基固化剂中的活性硅酸盐(Na₂SiO₃·nH₂O或Li₂SiO₃)与混凝土中的游离钙离子(Ca²⁺)反应,生成硅酸钙凝胶(CSH)13
- 反应式:Ca(OH)₂ + Na₂SiO₃ → CaSiO₃·H₂O(凝胶) + 2NaOH
孔隙填充效应
- 生成的硅酸钙凝胶体积膨胀(约3-5%),填充混凝土0.1-0.3mm的毛细孔隙,使孔隙率降至0.02mm以下24
二、分子结构重构
表面致密化
- 固化剂渗透深度达5-8mm,与混凝土中未水化水泥颗粒二次水化,重构表层分子排列,形成莫氏硬度≥8级的致密层35
晶格强化
- 硅酸钙凝胶在混凝土骨料间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抗压强度提升至65MPa(C30混凝土基材)14
三、施工工艺逻辑
基面活化
- 通过研磨(30-100目金属磨片)打开混凝土毛孔,暴露未反应的Ca(OH)₂,提升固化剂渗透效率(提升40%)25
渗透催化
- 固化剂以0.2-0.3L/㎡用量均匀喷洒,在毛细作用下渗透至混凝土内部,反应时间≥4小时(25℃环境)34
梯度固化
- 采用500-3000目树脂磨片逐级抛光,通过摩擦热(60-80℃)加速凝胶硬化,形成光泽度≥75°的镜面效果45
四、环境作用机制
湿度调控
- 施工湿度60-80%RH时,水分作为反应介质加速凝胶形成;湿度过高(>85%RH)需延长渗透时间20%56
温度影响
- 5-35℃为最佳反应温区,每降低5℃需延长固化时间30%;-5℃以下需添加低温促凝剂46
五、性能形成周期
阶段 | 时间范围 | 关键作用 | 性能指标变化 |
---|
初期固化 | 0-24小时 | CSH凝胶初步形成 | 表面硬度提升至莫氏6级 |
中期强化 | 3-7天 | 三维网状结构完成交联 | 抗压强度达设计值90% |
完全稳定 | 28天 | 分子结构完全稳定 | 耐磨度达0.15g/1000r |
六、技术优势对比
- 与传统密封固化剂差异:锂基固化剂避免钠基材料的泛碱问题(泛白概率<5%)35
- 与环氧地坪差异:无机反应体系无需依赖有机树脂成膜,无老化脱落风险46
(注:施工原理基于硅酸盐化学与混凝土材料科学,实际应用需结合ASTM C309、JC/T 2158等标准调整工艺参数)
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:固化地坪的施工原理